查看原文
其他

哪里有阻抗哪里有伤痛——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十四课随感

刘丽英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1

哪里有阻抗哪里有伤痛——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十四课随感

随感写到第十四篇,明显感觉到前十课的理论框架更容易驾驭,而这十课的实践框架有些难度。困难大概跟我没有一点咨询的直接经验有关,只是吸收老师的间接经验总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今天,“框架”这个词再一次进入我的视线,我忽然有些释然了,框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印象,一个基本的结构,并没有更深入的要求,如果我现在就期待自己像有经验的咨询师那样,把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还生动有趣,确实会力不从心的。由此,我也想到最近大多数同学们的反应:作动力取向的咨询师好难,这是否也包含了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呢?周老师说,这是我们学习上的阻抗慢慢地浮现了。

在精神分析会谈中,阻抗是必然会出现的内容,也是一个工作的重点。阻抗和防御很相近,苏晓波老师曾在文章中写到:防御是用来克服内在的压力和危险,而阻抗则是用来抵御外界的压力和危险。周老师说:阻抗是咨询中的防御,我理解的是来访者看似在阻抗外部的咨询进程,实则在防御自身不愉快的感受,内在和外在是联动的。

那种不愉快的感受包括:恐惧感、丧失感、内疚感、羞耻感,以及对咨询师的不满等。恐惧感:熟悉意味着安全,陌生会带来恐惧,即使陌生比熟悉更具有适应性,来访者也会死死抓着变形的安全,改变之前总会出现阻抗的;丧失感:从获益的角度来看,放弃过去的模式可能会伴有一些损失,可能是心理上的或是物质上的,这也是阻抗的一个来源;内疚感:它常常是成功者的内疚感,跟超我有关,每个人内心都会觉得自己配什么不配什么,得到超过自己预期价值的待遇就会带来内疚感,病症也许正平衡着内疚感,所以症状的减轻会让内疚感加重,因此会有阻抗;羞耻感,周老师说从她的咨询经验来看,羞耻感一般都和性有关,而性的话题是私密的,有些更是被禁忌的,如手淫、同性恋、乱伦幻想等,当然会受到阻抗;还有咨询师的错误,也会引起来访者的不满,从而阻抗咨询进程,比如:共情错误、不合时宜的打断、咨询师迟到等等,有经验的咨询师要在这些错误带给来访者的感受上面工作。必要的时候需要道歉。

来访者阻抗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迟到、有的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在咨询过程中打电话、有的直接脱落走人。让我有些惊讶的是,表现的总是很愉悦有时也是阻抗。愉悦是在阻抗和咨询师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会激活痛苦的感受,这种阻抗的危害是阻止亲密关系的深度,这样的人总感觉和谁都好,但和谁关系都一般。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阻抗的最佳线索是咨询师的感受,感觉厌烦和咨询进程停滞不前。不过,即使发现了阻抗,也不能冒然采取揭露的干预办法。而是要衡量治疗联盟是否稳固?来访者是否准备好理解,即阻抗是否接近表层意识了?在解释之前可以采取关注阻抗、标记阻抗和呈现阻抗的办法。比如可以让来访者多谈谈事件的感受和细节,是否和咨询有关,是否和对咨询师的态度有关?或者单纯地描述咨询师看到的,留给来访者表达的空间,如:我看到你已经连续三次在咨询开始前就说最近你过得很好……

和防御机制一样,阻抗是来访者自己发明的独特的适应环境的策略,曾经帮助TA走到现在,发挥过积极的保护作用,只是现在TA已经长大了,这样的办法已经不适应TA现在的生活了,就成为了人生路上的障碍。阻抗也能帮助咨询师了解来访者哪里受伤了,因为伤很痛所以才要逃避。因此阻抗的出现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充分共情,适时解释,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当我们理解来访者阻抗是在向我们展示“TA那里受伤了”,也许我们就逐渐在咨询里会更人本一些了吧,这真是哪里有阻抗哪里就有伤痛啊!

周老师能多谈一谈我们初学精神分析和实践精神分析会经历哪些阻抗吗?(文:刘丽英)

答:初学精神分析和实践精神分析的过程一定会遇见阻抗,我们在这条路上拐来拐去,阻抗就会在拐弯处等着我们。和阻抗相遇,也是我们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的机会,会有痛也会有乐。

说说我多年前,在初学精神分析的阶段,遇见过的可视为阻抗的情景。我曾经问过丛中老师这样的问题:“你刚才说精神分析四步,我想知道最后那步修通,是怎么操作的?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当时丛老师微笑如花地看着我,除了笑没有任何回应。我无比的焦虑同时也无比的失望,我也无法理解这样的一门学科,学生问题老师不回应?如果当时我无法耐受这样的焦虑并且体验到的失望太大,也许我就离开这个行业了。现在随着我对精神分析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也越来越理解当时的我遇见了什么?如果说是阻抗,里面还带着伤,那还真是我的硬伤:在我的成长里,我只想要结果,结果让我安全,而过程会让我很焦虑,所以我会问第四步最后一步是怎么操作的?我也越来越理解丛老师的微笑,那拒绝回应里有温柔的坚定,有充满深情的抱持,也许那刻丛老师相信:我总有一天会了解自己的提问。也许正因为当年丛老师的不回应只微笑,我才逐渐的意识到我的提问怎么啦?这样的提问和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就问了这样的问题?他为什么不回应我?等等。带着这些好奇我才开启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也深入地理解了我提问背后的动力。

作为初学精神分析的咨询师们,或多或少会遇见我曾经历过的这种阻抗:希望老师是解题公式一般,带给我们很多确定感,不让我们迷茫和为此焦虑,给我们准确无误的方法和答案。而其实,走向这条路,就是一条和焦虑和不确定始终同行的道路。我们能够学习到的就是在无形中有一个前辈们经历过的知识和操作框架,而在这框架之内外,太多无意识的发生促进了咨询的深入。如果这种阻碍的力量太大,也会造成我们学习的脱落。比如我们作为一个载体去耐受焦虑的能力太有限,那焦虑就像洪水冲走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如果暂时的迷茫和困惑带给我们的体验是唯一的失望,而体验不到好奇和想去探索的心,那大大的失望也会加速我们离开这条不清晰的路。

在实践精神分析的阶段,我遇到过的阻碍我往前的动力就不胜枚数了。比如一想到要去接受个人体验就会有各自理由回避,时间啊,持续的费用,效果啊,选咨询师等,哪怕天空出现雷阵雨都可能成为我回避预约个人体验的阻碍力量。

还有接受督导的阻碍,刚开始的阶段就想:哎,现在个案也不多,督导费那么贵,得了,拉倒吧!后来,逐渐发现自己体力不支,无比耗竭,也总卷入,这时候,督导是不得不为之了。开始接受督导的初期,在每个个案第一、二次督导后,自己就认为:嗯,我明白了,大方向是这样的,督导拜拜!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个案总是会卡在某个阶段就无法往前了,我又一次醒悟:督导的连续性是多么的重要。于是,收起自己的自恋狂想,忍着督导费用昂贵的心心念念,老老实实的一路走来。此刻,回头看看,这些个阻碍我接受督导的沟沟坎坎,无一不提示着我自己的特征。于是也更加理解,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的密切结合是多么重要。

而我走过的路,遇见了很多阻碍我行走在这条路上的力量,也正因为遇见了这些阻抗,我才有机会痛定思痛地去面对,去理解这些阻抗以及背后对我的意义,才逐渐走向职业发展之稳定,专业发展之深入。

所以,紧随这篇文章题目---哪里有阻抗哪里有伤痛的后面,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哪里有阻抗哪里就有机会!(答:周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